English Version

宇宙的奧秘讓我驚嘆

相信與我年紀相若的科幻小說愛好者都會喜歡看《星空奇遇記》。我們這些愛看《星空奇遇記》電視系列的鐵粉,更被稱為Trekkies。年輕時看《星空奇遇記》讓我想像騰飛,夢想生活在另一個星球的感覺或星際之旅有多奇妙。歲月如梭,我年輕時的幻想漸變成對浩瀚宇宙的好奇,渴望了解箇中奧秘。每到晚上,抬頭仰望漆黑夜空,閃爍繁星總會把我的思緒帶到宇宙深處,又猶如讓我超越時空,驅使我提出一些深切的拷問,例如遼闊宇宙中有些什麼?有造物主嗎?觀天望月令我想起「相對浩瀚和永恆不朽的宇宙,人在世的短暫歲月宛如轉瞬即逝的微光。」

但始終人類擁有獨特而有趣的個性,在世歲月的短暫,時空帶來的局限,從來無阻我們探索無窮宇宙。面對無邊宇宙,在人類歷史中不同年代的哲學家和科學家無懼挑戰,成功解開宇宙的部分奧秘,他們提出了許多哲學問題,取得不少有關宇宙的突破發現。當前天文學和基礎科研的淵博與精深的理論,乃建基於他們多年努力不懈的成果。

科學與環境學系陳文豪博士正是其中一位致力揭開宇宙奧秘的科學家,他多年來專注研究暗物質 (dark matter),這是天文學最有趣的問題之一。在今期院刊中,陳博士解釋什麼是暗物質,並介紹一些突破性的暗物質研究項目;此外,陳博士論述對天文和其他基礎科研持續投入資源的重要性,即使這些研究工作表面上對我們日常生活沒有直接影響;這位天體物理學家還細說多年研究宇宙對他帶來的啟發。

人類的求知欲驅使我們開展探索外太空的科研之旅,對知識的渴求亦帶動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近年更是取得長足進展。無邊的宇宙、不變的星空令我們心存謙卑,而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erative AI) 最近獲得的成果則令我們感到興奮之餘,同時覺得混亂、恐懼和擔憂。本院副院長(國際事務)趙永佳教授和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蘇賜福博士,多年來一直關注科技發展對教育的影響。在今期院刊,兩位學者的對談論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徹底改變學習與教學,以及教育工作者應如何應對轉變。

科學讓我們加深認識身處的物理世界,而音樂則能引領我們探索內心深處。主要由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畢業生組成的香港教育大學音樂校友會,在三月舉行了首場教大音樂校友匯演,讓不同年代的音樂系師生聚首一堂,重溫昔日校園珍貴回憶。音樂會最後由所有表演者、指揮、歌手和觀眾合唱Shalom to You, My Friends (祝你平安),完美的音符配合悠揚悅耳的歌聲,響徹場內每個角落,交織出觸動心弦的樂曲。

本期院刊還刊載數篇值得推介的人物故事。二十年前,於教大前身香港教育學院主修音樂的馬耀安博士,在這裡讀書時除增長了音樂知識,學曉指揮與歌唱外,更獲良師啟蒙,燃點了他對音樂的熱忱,對母校不勝感激。

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鄭曉暉博士是一位專業數學家,他解釋要有效地學習數學,需從基本概念學起,並要有系統和循序漸進地學習。這套學習法,他在參與足球和高爾夫球運動時亦躬行實踐。

我的專業是統計學。在整個學術生涯中,我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投放在統計學,或更準確來說,在時間序列分析 (time-series analysis)的研究上;從事學術研究考驗了我的知性能力,也塑造了我的品格,並帶給我很多一生難忘的美好回憶。提交博士論文前,導師建議我嘗試「捨易取難」,在一個月內解決一個有關長記憶時間序列 (long memory time series) 的問題。當年聽過這問題的學者寥寥可數,但我仍接受挑戰,最終成功解決問題。即使已是四十年前的舊事,成功發現答案一刻的興奮心情至今仍記憶猶新。我會在今期院刊分享我的學術之旅,學術界流行發表或出局(Publish or Perish)的說法,我在文中亦會略說對這現象的看法。

 

我已多年沒看《星空奇遇記》,也甚少回想片中太空爭霸或征服宇宙的畫面,惟我仍驚嘆由銀河萬丈和滿天繁星所組成的浩瀚宇宙,其奧秘依舊令我心存謙卑。人類對學問無休無止的追求,亦同時令我讚嘆。我相信只要懷著謙遜的態度,以堅毅不撓的求知精神繼續努力揭開萬事萬物未解之謎,人類將可開闢一條邁向更高遠目的地的康莊之路。

春去夏來,祝願大家歡度一個充滿燦爛笑容和幹勁十足的精彩夏日!

 

李偉強教授

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中文翻譯:潘紹忠;整理:譚兆文)